宝岛·BDSports-宝岛体育官方网站宝岛体育

宝岛体育

西体新闻

您的位置: 首 页 >> 西体新闻 >> 正文

校庆典礼大会西安体育学院院长李行勇讲话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09日 00:00 作者: 摄影: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摄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西安体育学院50华诞,欢庆第20个教师节的到来。在此,我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国家体育总局、陕西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教职工和全院广大师生员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50年前,西安体育学院在这里诞生。当第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先行者开始创业时,全院的教职工只有79人,学生也仅有230人,面对的是一片荒芜和几幢十分简陋的教学和办公设施。而五十年后的今天,西安体育学院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体育高等院校,校园内绿化成荫、环境优雅,拥有完善的、现代化的教学、训练、科研和生活服务设施,形成了一个高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以体为本、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有教职工近千人,在籍学生已达9000余人。这个巨大的变化,是西安体育学院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

追溯学院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展望学院未来发展和美好前景,我们充满坚定的信念和力量。

50年来,我院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建设为目标,在为国家培养体育专门人才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有着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重视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从建校开始,学院便把教学质量的提高视为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学为重、质量第一的思想早已牢固的在广大师生中扎下了根。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学院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和现代教学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调整了单一的办学模式,增设了新的专业和专业方向,加强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了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这些有力的措施,使学院教学工作在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学院现有两大学科门类的5个硕士授予点,拥有三个学科门类的7个本科专业和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与此同时,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获批陕西省“名牌专业”,体操课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还有百余名学生获得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称号。一批批素质优秀、学业优良、理想远大的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类的健康文明建功立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成为西安体育学院永远的骄傲。

50年来,我院坚持三结合基地建设,以“奥运争光计划”为已任,不断强化运动训练工作,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训练体系,成立了包括跆拳道在内的多个运动队,一批教练员和运动员常年坚持训练。近年来,为加强运动训练工作,学院进一步加大了对竞技运动的投入,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运动竞赛成绩的大幅度提高。

王涛、冯敬、肖俊峰、顾原等作为西安体育学院培养的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并在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1998年,西安体育学院学生代表我国参加在韩国举办的世界青年跆拳道邀请赛中获得女子51kg级、63kg级,男子84kg级冠军。1999年,学院学生张伟永取得了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跆拳道比赛的入场券。2001年,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学生在参加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中获65kg级冠军。2004年以西安体育学院学生为主的健美操队参加了在法国和保加利亚举行的世界杯和锦标赛分获第四和第三名。

1995年至今,西安体育学院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共获得奖牌230枚,其中金牌87枚。优异的竞赛成绩,充分展现了学院坚持“三结合”基地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国家、陕西和学院争得了荣誉,更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50年来,我院始终坚持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把科学研究当作衡量学院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学院投入巨资购置了先进的科研仪器和设备,建成了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体育教学与科研实验中心。同时,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研究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设立了科学研究基金,推行了一系列旨在鼓励科研人员与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措施和办法,采取与兄弟院校、优秀运动队联合攻关的有效途径,争取更多的重大科研项目,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取得了一大批理论新、应用性强的科技成果。近5年,学院教师和科研人员便承担和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项;入选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报告会科技论文300余篇。与此同时,西安体育学院还承担了国家备战25、26、27、28、29届奥运会的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所研究的《等动牵拉器应用研究》得到应用并获26届奥运会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二等奖、“奥运攻关贡献奖”;《26届奥运会游泳项目科技攻关及科技服务研究》获国家体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动旋转力量训练器的研制与应用》为国家备战第27届悉尼奥运会并获得优秀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50年来,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作为战略目标,采取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办法,广纳贤才。

长期以来,学院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鼓励人才干事业,激励人才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制定倾斜政策,在生活和工作条件上对人才予以特殊照顾;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冒尖,鼓励人才多出快出成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经过多年努力,我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梯队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346名教师中,博士生导师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42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的近200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授14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名,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才1人,有国际级裁判3人,国家级裁判59人。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正辛勤耕耘在西安体育学院的教学、训练、科研一线上。

50年来,学院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把建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优化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有效的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改革的目标,精简整合机构,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调整教学体制,管理重心下移;建立新型的人事分配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按岗定酬,优岗优酬,加强考核。实行新的校内津贴分配制度,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推进后勤社会化,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经营;拓宽办学渠道,明确办学模式,积极开展与企业和政府联办共建,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50年来,学院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努力践行 “严谨、创新、团结、拼搏”的校训,牢固树立 “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倡科学的发展观,培养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营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内涵。

西安体育学院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行政的指挥管理作用;专家教授的治学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四有”合格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师生的头脑。通过不断的改进“两课”教学,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扶持学生理论社团,建立学生党校,成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全体师生员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净化校园思想文化环境,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院围绕培养“四有”合格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把德育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在抓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思想建设影响和带动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树立师生在学院办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广开民主渠道,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动员广大师生员工共谋发展大计,充分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教职工团结协作、敬业奉献;树立服务意识,切实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加强校园综合治理,为广大师生创造安全、优美、文明的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道德情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西安体育学院走过了五十年不平凡的历程,风雨兼程,一路凯歌,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体育英才,同时,也孕育了深厚的大学气度和“严谨、创新、团结、拼搏”的文化底蕴。学院五十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也是一部不倦求索的奋斗史。它是我们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十年的历史给了我们无比的骄傲和荣耀,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和责任。面对着我国高等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我们将继承和发扬五十年西体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奋发有为,努力把西安体育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广泛影响的体育大学,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未来的新的业绩,以昂扬的斗志去创造西安体育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星空体育 乐鱼体育 百家乐平台推荐 澳門賭場 網上賭場 十大棋牌赌钱软件